
新华财经北京6月6日电 接待游客90.8万人次、综合收入近9.4亿元、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0%、营收同比增长22%……今年五一假期,河北易县旅游也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大幅升温,热门景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的现象再次出现。
近年来,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易县以创建河北旅游名县为抓手,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千年古县”交出了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榜单上连续四年名列第18位的成绩单。
以龙头景区带领旅游发展的“雁翅”阵列
“在旅游行业,易县拥有很多桂冠,我们在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跻身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去年河北省评选旅游名县,我们是保定市唯一获评的县,这一系列荣誉得益于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黄志良不无自豪的说。
作为联合国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易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宜居。语文课本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出自这里,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出自这里,这里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燕下都遗址、紫荆关长城等“重量级”文旅资源,还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目前易县拥有1家国家5A级景区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突显清西陵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文旅发展潜力,使其成为易县文旅发展的领头雁。此外,易县还拥有狼牙山、易水湖和太行水镇3个国家4A级景区,并已成功创建3A级景区燕都古城,以及规划建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紫荆关段,县域内还有摩天岭、云蒙山、千佛山等多处自然景观,形成了1+3+N的旅游产业发展“雁翅”阵列。
以新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
作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易县持继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创新业态。今年五一假期,各景区景点推出系列新场景、新业态吸引游客,组织举办多场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进一步擦亮了“河北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
来清西陵体验格格装、与红墙琉璃瓦来个汉服约拍,这些民族风情、国潮体验成为假期里的打卡热点。此外,景区排练的《祝捷大典》《刘墉审贪》每天四场准时与游客见面,游客可以参与侍卫、格格、阿哥角色扮演免费体验活动。作为全县唯一5A级景区,近年来清西陵以“世遗福地·清西陵”为主题,深挖清西陵“福文化”,重新编排祭祀祈福大典表演,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嘉年华大型系列公益活动、“DOU来永福·清西陵”短视频大赛等,通过观赏演出、古装穿越、体验民俗风情等多种形式,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体验感。
太行水镇作为首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假日期间推出全新升级的《梦回太行》山水光影秀、以易水河为舞台背景的《易水民谣》演艺、国潮氛围拉满的《裳舞风华》、露营篝火晚会、巨幕电影等,让游人纷至沓来;燕都古城五一当天举办“中国梦·劳动美”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同时在假日期间组织戏曲、歌舞等文艺演出,让游客与当地居民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易县博物馆在做好假日服务接待的同时,推出了《钤印两千年·燕下都陶文》临时特展,邀请京津冀学者音乐类非遗考察团队举办了四场《易县音乐类非遗考察》直播。
以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在易水河畔的牛岗乡台底村,一片新建的精品民宿小院与周边普通农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推开小院大门,眼前灰白相间的建筑风格与新式布局既保留了乡村风情,又有现代都市的便利,除了不同房型的卧室,小院内还有厨房、餐厅、小会议室甚至吧台等各类公共空间,正规配资平台可满足亲子家庭、研学、团建等各类住宿需求。目前每座民宿小院水、电、家具、家电均已配备齐全,坐在吧台上,明亮的落地窗下是院内的小菜园,远处是流淌的易水河与绿色群山,一派田原风光令人无限惬意。
黄志良表示,易县是山水大县,全县有17座大小水库,自然条件良好的村庄特别多,很多村里常年有活水,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我们就是要让易县老百姓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从新建改建精品民宿入手,把资源条件好的乡村旅游先做起来,让老百姓通过乡村旅游得到实惠。”谈到打造精品民宿,黄志良介绍说,第一步先由政府主导投入,在基础条件好的村里先建好3至5套,把一个村先做起来发挥示范作用,并将建好的民宿以“交钥匙”方式移交给村集体成为村集体资产;第二步由政府提供民宿、餐饮经营管理等一站式培训服务,产生效益后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和更多村民加入进来。
据介绍,今年易县已投入1200多万元资金,打造完成23套类似于台底村精品民宿的新建筑,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也带动易县乡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
以“文旅+”构建文旅产业未来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3年保定市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为1.18亿人次,总收入1274.9亿元。其中易县接待游客1163.5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5.9亿元,可以看出易县对保定全市的文旅贡献占到十分之一,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易县却并不满足。
“目前易县旅游的短板在于我们还是1.0版,虽然正在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0版转变,但基本还是山水观光游,下一步我们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文旅兴县’战略,把发展”文旅+“作为大方向,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志良表示。
目前,易县正通过实施系列举措,稳步推进“文旅兴县”战略。一是填补空白,规划以易水湖和太行水镇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提质升级,将狼牙山由现在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争取在3至5年内建成燕下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家级考古研学基地;四是将紫荆关长城段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节点。
黄志良表示,易县将充分利用这四项举措搭建起的文旅产业平台,努力做好“文旅+”大文章。首先是做好“文旅+农业”。易县是农业大县,要充分利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独特条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事体验、都市休闲等新型业态;其次做好“文旅+康养”,要充分利用中医易水学派的历史底蕴,将中医药健康要素融入“文旅+康养”“文旅+旅居”。第三是做强“文旅+体育”。在举办首届铁人三项挑战赛、中国门球冠军赛、清西陵半程马拉松赛基础上,未来还将把自行车、徒步、摩托车、汽车等赛事纳入进来。
“目前,易县正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动‘文旅+’模式向纵深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利用5年时间,通过‘河北旅游名县’建设,把易县建成京津冀老百姓首选的县域旅游目的地,我们有这个信心!”黄志良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富华优配观点